绝世太子:镇守边疆签到十年(建文帝的子女去哪里了)

1. 绝世太子:镇守边疆签到十年,建文帝的子女去哪里了?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靖难之役是指的,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文之间的战争,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老辣的燕王朱棣获得胜利。南京城破时,建文帝和太子不知所踪,至于建文帝的其他子女,下场当然也挺惨的,毕竟成王败寇是亘古不变的定理,皇家之争就是那样的冷血。

靖难之役的前因后果

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在应天登基为帝,谁能想到当年讨饭的朱元璋能成为皇帝,连朱元璋在这一刻都不禁觉得一路走来不可思议。朱元璋登基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朱家江山,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到各地就藩,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朱家江山。可是等到朱元璋最后几年,随着边疆战事稳定,藩王就有点尾大不掉的局面。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肯定没有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儿子敢和老朱作对,还都老老实实的各司其职。朱元璋死之前,不顾群臣的反对传位给了孙子朱允文(也就是建文帝),这样就让各地藩王不满,原来朱标在世的时候,朱标为太子,未来的皇帝继承者,没人有话说。可是现在朱标挂了,朱元璋竟然传位于孙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少见。所以朱元璋这样做,更激起了藩王对中央的仇恨。

朱允文继位后,也觉得自己作为皇太孙继位确实有点心虚,面对镇守边疆手握重兵的叔叔们,朱允文也感受到了危机感。这些藩王中尤其是燕王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同时也是朱元璋儿子里面打仗最厉害的藩王,也是最像朱元璋的一个儿子。更要命的是由于燕王要长期对抗北面的元朝残余势力,所以他镇守的北平,统兵数万,又有节制沿边兵马之权。

估计建文帝见到朱棣都有点害怕这位叔叔,后来朱允文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劝说下,着手消藩。要消藩,藩王肯定都不愿意,谁也不愿意自己失去手中的权利,况且这个消藩的还是自己的侄子,本来侄子继位就让这样人很烦,现在消藩肯定会激起反抗。

一开始朱允文采取的柿子专门逮软的捏,先消一些势力弱小的藩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毕竟实力不允许嘛。可是这样也打草惊蛇了,引起了朱棣的防备,后来朱棣还装疯卖傻的蒙骗朱允文为战争做准备,后来实在装不下去了,就正式起兵反抗,借口是朝中有奸佞之臣,帅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朱允文屡次秀低智商,最后不知所踪

其实现在来看靖难之役,感觉朱允文确实是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首先朱允文对朱棣有着太多优势,比如朱允文是正义之师,朱棣再怎么着也是属于造反,虽然他给自己定位为除掉皇帝身边奸臣,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就是造反。

另外,朱允文兵力和粮草很充足,朱棣虽然骁勇善战,屡次率兵亲自冲锋,但是朱棣是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大明王朝,明显处于劣势。朱允文可以调集的资源比朱棣多太多。

但是就这样有太多优势的朱允文愣是被朱棣反败为胜,真是不可思议。其实多看一下史书就可以发现,朱允文这家伙智商确实堪忧。朱允文的失误主要有三点。第一,不应该柿子专门逮软的捏,要想削藩就要先削强的,这样朱棣来不来准备,很容易就会被拿下。第二,既然朱允文想要削藩,就不应该放朱棣的几个儿子回去,这样即使朱棣造反也会投鼠忌器,没有儿子们的帮助,朱棣也难成功。朱棣三个儿子在靖难之役都立有大功。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进攻,保住了北平城。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跟随朱棣征战,屡立战功,多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朱棣的命。第三,就是错用李景隆这个草包,用耿炳文的话,朱棣绝对难成功。

当然朱棣能成功确实也有很多运气成分,数次命悬一线,都能够逢凶化吉。再加上和尚姚广孝给朱棣出的主意,饶过朱允文的大军,直奔南京,这点确实很绝。

建文帝和子女们的结局?

不管怎么样,反正最后朱棣确实胜了,建文四年六月,朱棣在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的帮助下,成功攻入皇宫。而朱棣攻入皇宫后,宫内发生大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虽然朱棣可能怀疑朱允文逃走了,但是为了显示自己皇位的正统性,还是宣布朱允文已经被大火烧死。关于建文帝的生死之谜,一直没有定论,楚风觉得建文帝大概率死于火灾,毕竟皇宫被围,又没有暗道,建文帝很难冲出去的。

建文帝一共只有两个儿子,并且都是马皇后(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一定要和马大脚区分开)所生。马皇后被宫中的大火烧死,至于两个儿子,朱文奎和朱文圭,一个和朱允文一样不知所踪,另一个被囚禁了一辈子。

朱文奎,朱允文的长子,1396年出生,建文元年被立为太子。靖难之役中与父亲一起失踪,有说死于宫中大火,但是并不确定。南明弘光帝追复其为恭愍太子,隆武帝追复其为和简太子。朱文奎出生的时候,是洪武二十九年十月晦日,所谓晦日就是指的每月的最后一天。所以朱文奎出生时,朱元璋说:“日月皆终,大凶之象”,由此可见朱元璋很不高兴。后来真验证了朱元璋的预言。

朱文圭,朱允文的第二子,马皇后所生,靖难之役结束时,朱文圭才两岁,朱棣并没有轻易的放过这个侄孙,把他囚禁到了老家凤阳。也没有了原来的名字,被朱棣称作“建庶人”。

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因为自己被弟弟幽禁过,所以对同样被幽禁的“吴庶人”(可能是朱允熥的后代)、“建庶人”产生怜悯之心,为其修建房屋,娶妻生子,并将其释放。朱文圭此时已被囚禁五十余年,重获自由后已是不辨牛马,不久后去世。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还有三个庶子,分别叫朱缙、让銮、让山。但是并没有可靠的史料进行证明,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其实不光是建文帝的后人,就是建文帝的兄弟姐妹,朱标的儿子们,也都被朱棣整的不轻,毕竟朱棣觉得他们都是个隐患嘛!如果朱标知道朱棣这样对他的后人,真不知道朱标会不会伤心,毕竟朱标对朱棣还是挺好的。但这就是出生在皇家的悲哀,皇权面前,任何亲情都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这也不能怪朱棣,怪就怪他们都是朱标的后代。

绝世太子:镇守边疆签到十年(建文帝的子女去哪里了)

2. 历史中有哪些将军的后代是青出于蓝的?

古代将门往往是从某一时期的开国功勋说起,比如北宋较为有名的将门曹氏,虽然是起于五代的豪族门阀,但真正列为将门的,还是为北宋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曹彬。曹氏一门也就是在曹彬时期出现高光,其后人在军事上的建树都很高,但地位一直无法超越曹彬。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正常,真正想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并不多。

要说北宋时期,可能最出名的将门是杨家,但历史上的杨家并没有小说那么精彩,而且不管有无家谱记载,小说总喜欢将忠义杨氏武将都归到北宋的杨门,比如《说岳全传》里的抗金名将杨再兴。其实北宋杨家将最高光的就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人,其中杨业的功绩没有名声大,毕竟是边境不可多得的具备抗辽经验的将领,人称“杨无敌”,而陈家口一战惨烈殉国,使其成为忠义的象征,北宋朝廷也是追以太尉、中书令、大同节度使。

杨业就是杨家将的鼎峰,其后代虽然立下诸多战功,但历史地位比不上杨业。宋真宗评价杨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意思很明显,夸他有杨业的风格。杨延昭一生最高做到高阳关副都部署,这个官职是掌一路或数路军旅屯戍、营防守御政令,以观察使以下充任,也就是宋英宗以后的副都总管。这与他老爹杨业的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还差了一截。杨文广也一样,战功赫赫,但名气地位也都不如爷爷杨业,所以杨家开局即巅峰,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但要把后汉杨弘信也算作这一将门的开创者,那么杨业以后的三代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前有忠义杨家将,后有精忠岳家军。相比较杨家开国功勋而言,岳飞算是北宋时期的中兴名将,他虽不是将门之后,但他的后人却有高光的表现。可能有人说姓岳的就不可能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岳飞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说其第十九世孙岳九皋和岳九德,他们二人在明朝一个担任御史,一个担任尚书,皆官居一品,位极人臣,这二位是文官,所以不能以将军论。

但到了清朝,其二十一世孙岳钟琪的功绩其实并不比岳飞差。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岳飞的功绩受到南宋朝廷政策影响被扼杀了,也就是说岳飞即使如战神一般,但功亏一篑,战功的实际转化率较低。而岳钟琪在罗卜藏丹津、准噶尔部伊犁地区、大小金川、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等战役中功勋卓著,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实际战功转化率更高一筹,乾隆帝赞他为“三朝武臣巨擘”。从这个角度说,岳钟琪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北宋开国将门中,还有呼延赞一门,呼延将门的后代与杨家不一样。往前追溯,此一门在前赵有大将军呼延晏、镇东将军呼延谟;在后周有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寿廷。呼延赞算是此将门之中出现的第三代,但他也只是官拜刺史和团练使,这多少与宋朝重文轻武的体系架构有关,所以呼延一门虽名将辈出,却难以掩盖一代不如一代的尴尬。

历史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易做到,但有很多后辈功勋与祖上难分伯仲的,比如秦国名将蒙骜,以及他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三代人都建立了很大功勋。蒙骜是为秦国东出打基础的重要人物,他对韩赵魏的征伐使秦国得以建立三川郡和东郡,将秦与齐诡异的连在一起,是远交近攻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蒙武则是王翦第一次伐楚的副将,项羽的祖上名将项燕就是在这一战中被蒙武斩杀的,二度伐楚时,蒙武依然是跟随出战,灭亡楚国后活捉了楚王。蒙恬的功绩则体现在出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后修建长城,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可以说祖孙三代的功绩各有特色,难分伯仲。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比较多见,比如西汉开国将领周勃,他的后代里就有周亚夫,此二人的功绩也无法以一个标准去衡量。再有如开国功勋夏侯婴,其后代里有三国时期的夏侯惇、夏侯渊,这也没法放一起比较。

历史上也有因父亲恩荫,造就了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比如西汉的李敢,乍一看,有人都不知道李敢是谁,但要说李广,知道的人就多了去了。但历史上令李广出名的并不一定是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而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一辈子征战沙场未能封侯,最后一次远征机会中,又因迷路错失立功的机会,因此自杀谢罪,所以也留下了李广难封的遗憾。

李敢就是李广第三子,公元前119年,李敢以校尉的身份跟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因夺左贤王鼓旗,被赐爵关内侯,这是李广一辈子都未得到的爵位,所以说李敢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夺旗、先蹬、斩将这类战功不至于让一个小小的校尉封侯,这里就是西汉朝廷对李广功绩的考虑,以李广恩荫至李敢,所以这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分量就不那么高。

要说绝对凭借功勋超越祖辈的,还得属项羽、赵匡胤这类开辟新朝的人。项羽就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赵匡胤则是后周禁军将领赵弘殷之后,此二人都是将门之后,功绩自不必说,远远超过了祖辈。其实除了这类人,并不好区分何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功绩?比名气?比官爵?那么马超之于马援、文鸯之于文钦、宇文化及之于宇文泰怎么比?如若再打破父族概念,李靖与舅舅韩擒虎孰高孰低?

3. 三国河北名将都有哪些?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汉末三国群雄纷争,英雄辈出的年代,自然也不能少了我们河北的名将。

三国河北8大名将

1、刘备

刘备是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蜀汉的开国皇帝。

昭烈经营良不易,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是到他的时候已经穷的不行了,只能靠靠贩卖草鞋织席为生。经过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颠沛流离半生,终于取得荆州、益州,创立了蜀汉基业,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

刘备除了善于用人,团结各方人士,自身也不弱,在前期凭借战功而入仕,《三国志》中也评价他武勇。

2、张飞

张飞是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蜀汉名将。

张飞勇武过人,被称为万人敌,和刘备、关羽亲如兄弟,早年跟随刘备辗转四方。长坂坡时刘备败退,曹操派军追击,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当阳桥厉声大喝,吓得曹军无人敢逼近,使刘备成功逃脱。刘备入川时,张飞义释严颜,平定巴郡、巴西两郡,被刘备封为巴西太守。张郃攻打巴西郡时,张飞大破张郃,报的巴西郡一方平安。

张飞是当世虎臣,重情重义,武力过人又富有谋略,但是缺点就是从不体恤士卒,鞭打后还让他们侍奉,最后终因这个被手下刺杀。

3、赵云

常山赵子龙是常山真定人,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正定。

赵云早期曾跟随公孙瓒,后来结识刘备并追随,忠心耿耿。赵云参与了很多大战,长坂坡救刘禅于危难之间。在扫荡西川,汉水之战,箕谷之战,赵云都曾指挥作战,取得很好的战绩。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赵云劝谏,但愤怒的刘备不听执意东征,留下赵云。刘备去世后,赵云继续随诸葛亮参加北伐。

赵云一身征战,被刘备评价为一身都是胆,在后世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4、张郃

张郃是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张郃早年是袁绍手下大将,河北四庭柱之一,在官渡之战后投降曹操。张郃跟随袁绍时没有显赫的战绩,追随曹操后,跟随征战四方,攻河北定淮南平凉州夺汉中立下显赫战功。真正让张郃扬威的是抵御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战,大破蜀国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张郃用兵机变无双,跟随曹操后才能得以发挥,蜀国大将自诸葛亮起都非常忌惮他。

5、朱灵

朱灵是冀州清河国人,曹魏名将。

朱灵最开始也是袁绍部将,后来投奔曹操,跟随曹操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朱灵虽然勇猛善战,但是曹操非常不喜欢他,最后还派于禁夺了他的兵权,让他成为于禁的部下,以后再也没有启用朱灵领兵。虽然曹操不喜欢他,最后朱灵依然凭借战功配享曹魏太庙。

6、牵招

牵招是安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曹魏名将。

牵招少年时和刘备交好,两人是刎颈之交,后来先后跟随袁绍、袁尚,袁绍势力败亡后,投奔曹操。

牵招为人重义气,善谋略,长期镇守北疆,曾设计离间游牧民族众部落,威震鲜卑。《三国志》中评价他“牵招秉义壮烈,威绩显著。”

7、程普

程普是右北平土垠(今河北唐山市)人,东吴名将,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程普跟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斩华雄,破吕布,平定江东,赤壁之战都有参加,为江东孙吴的发展立下巨大功劳。

8、韩当

韩当是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东吴名将,十二虎臣之一。韩当也是跟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征战四方,为平定江东,孙吴政权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还有颜良、文丑、高览等猛将,田丰、沮授等谋士,群雄之一的公孙瓒,发动黄巾起义的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也是河北人。

4. 历史上有哪些以讹传讹的事?

最典型的就是雍正的名声,他的负面形象就是被那些无耻文人通过大量野史小说,造谣生事,最后以讹传讹,越抹越黑的。

过去,人们一提起雍正,自然就联想起文字狱,血滴子等可怕残酷的东西。这是由于大量野史小说的流传,进而以讹传讹,最后使得雍正被严重的妖魔化,并使其残暴冷血的冷面王形象深入人心。

但现在,随着我们后人对雍正的重新审视,就会发现,其实他是一个勤政爱民,大有作为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间的改革和图治,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对清朝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雍正即位之初,从其父皇手中继承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江山。康熙晚年为政过宽,导致官僚腐败慵懒。而且在储君问题上的举棋不定,又引发九子夺嫡,致使朝廷党派对立,矛盾尖锐,加上各地接连的天灾,使得天下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当时,偌大的清王朝,国库中竟然只有区区300万两,实在尴尬。

但雍正继位后,以铁一般的意志力挽狂澜,果断推动改革,对康熙晚年遗留的弊政进行整顿。他顶住了朝中反对势力和保守势力相互勾结所形成的巨大政治压力;承受着全天下官绅阶级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干扰和中伤。

雍正年间推动的三大改革: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开豁贱籍。极大的打击了官绅阶级的垄断利益,从而促进了社会公平,释放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被后世文人刻意淡化的事实是,雍正末年,清朝的国库已经积攒起6600万两之巨,这一数字是康熙的20倍之多。而且,雍正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也正是因为过度操劳,雍正的休息时间不足,才导致视力的下降,使他成为一位“眼镜控”,光是他用过的眼睛款式就达十余种之多。为了方便自己随时处理政务,在他的寝室,坐轿以及书房等地方都准备一副眼镜。其勤政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由于雍正的改革是让利于民的,触动了权贵们的既得利益,进而遭至那些无耻文人的口诛笔伐,大量诸如吕留良等所谓的大儒,借古讽今,干扰改革,而且还编造大量谣言,摸黑和妖魔化雍正。通过他们不断的以讹传讹,才最终导致雍正在民间名声狼藉……

这就是那些文人的无耻和虚伪,清朝如此,明朝的东林党也是如此。嘴上说着为国为民,忠君爱国,内心却自顾自身利益,罔顾天下!

5. 你心目中的历史十大文官都是哪些?

第一名:魏征(唐朝)

魏征,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故始有“帝王人镜”一说,意思是魏征是皇帝李世民的一面镜子。李世民的原文为“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殁,吾失一镜矣!”而世人则把魏征誉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从贞观年间魏征的进谏活动和主要表现看,魏征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杰出的谏官代表,忠心辅国,犯颜直谏,获此殊荣,名实相符,当之无愧。

第二名:张居正(明朝)

张居正是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注意没有“之一”)张居正的政治成就在明朝300年里是最杰出的。不过张居正不是很“正”打击异己,任用亲信,贪污受贿。相传还与太后有染。但是他不是巨贪。比起和珅他不算贪。他生活腐化,坐32人抬的大轿。各地地方大员都要跪在路旁迎接。但他的确很有才能。为国家做了很多大事。可以说鞠躬尽瘁,最后累死宰相任上。张居正的变法在其再为的10年里进行的很好。死后,小皇帝废除大半,但有很多措施也保留了下来。

第三名:文天祥(南宋)

文天祥,世间奇男子,堂堂伟丈夫。国乱岁凶,文相公毅然毁家纾难,募兵勤王,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拯救这个已经奄奄一息的国家。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竭尽全力逃走奔赴流亡小朝廷。此时连最傻的白痴都能知道,小朝廷已经无力回天。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弃,督军江西,终因寡不敌众被擒。对于文天祥,忽必烈有意延揽,甚至开出为相的高价,也体现了难得的耐心,三年多的时间各种招降手段,宰相,同殿旧臣,已经投降的南宋小皇帝,甚至忽必烈本人亲自出马;用文天祥妻子,女儿来威胁,文丞相始终没有屈服。

第四名:包拯(北宋)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这世代流传的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千百年来,包拯作为不朽的清官形象,早已越过时空,为前人和今人,为黄皮肤“龙的传人”和其他肤色热爱中国、崇尚清廉的外国人所敬重。

第五名:房玄龄(唐朝)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而且于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全,不用草稿。”后来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宫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密召二人化装成道士入阁秘计,最终赞画计成。贞观元年,官拜中书令。论功行赏,太宗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候君集五人功为一等,进爵邢国公。

第六名:杜如晦(唐朝)

杜如晦,字克明,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

第七名:司马光(北宋)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

第八名:寇准(北宋)

寇准,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第九名:霍光(西汉)

霍光,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霍光当初是个很低调的人,历仕武帝昭帝宣帝三朝,为刘家的天下延续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霍光牛逼的时候,不仅政由己出,而且一度掌控者太子的废立。正因为如此,皇帝对霍光给与了丰厚的回报,不仅让他位极人臣,而且沾亲带故的人都享受着丰厚的待遇。霍光病逝时,皇帝和皇后一同去吊唁,并把葬礼安排得相当隆重。

第十名:诸葛亮(三国 )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〇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

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 “木牛流马”。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6. 王翦镇守边疆是当时的什么地方?

王翦镇守边疆是当时的无锡县。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同时秦王派王翦打下百越,置会稽郡,无锡当时属于会稽郡。秦王派王翦驻守无锡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告诉王翦,如果将来秦国有难,大将王翦不准班师回朝勤王。王翦驻守无锡县直到去世。

7. 司临渊凌洛洛小说叫什么名字?

叫这本《摄政王府有朵黑莲花》

简介:眼盲心瞎的凌洛洛被渣男渣女给折磨惨死后,带着满腔的恨意重生到八年前还没背叛夫君司临渊时候。上辈子就是这个令她深恶痛绝的男人为了保护她甘愿放下手中的权利,去镇守边疆,这一次换她来守护真爱爱她之人吧!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5)
宿主被guan满的日常临安医生(为何依旧
上一篇 2024年05月15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5月15日

相关推荐

  • 闪婚总裁契约妻(民间故事)

    当初的我,以为成为闪婚总裁契约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强壮的总裁让我疯狂,我也心甘情愿成为他的契约妻。没想到,这竟然是一个天大的谎言,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从小到大,我是典型的乖乖女,从没想过会为男...

    2024年01月03日
  • 推荐三本高分末世文,灾难降临,人心是最难把握的,苟 不圣母!

    大家好,我是纵情,今天给大家推荐三本小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第一本:《全球冰封:我打到了末世安全屋》作者:记忆的海简介:全球进入冰河时代,寒冰末世来临,星球95%的人类全部丧生!上一世,张奕因为心地善良,结果被自己帮助过的人杀死了。重生回到寒冰...

    2024年01月09日
  • 楚炎小说(凤云菱和楚炎烈是哪部小说)

    内容简介:风云凌,貌丑无比的将府嫡女,大婚当天被拒婚羞辱沦为笑柄,一夜间成为太子妃轰动京城;楚炎烈,运筹帷幄的绝情太子,将易容的她强压身下,反被侮辱却不知她是谁;楚炎烈,温文尔雅、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霸主,与她青梅竹马,因爱生恨用阴谋去夺回她。...

    2024年02月14日
  • 三国之枪王横行(黄家驹和张国荣)

    这个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两个人都有唱歌都有演电影。张国荣主攻电影,在电影领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黄家驹主攻音乐,在音乐领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2024年04月09日
  • 重生了(有哪几部穿越时空的动漫推荐)

    主角日暮戈薇偶然间通过自家神社的食骨之井穿越到了战国时代,遇到并救了狗子犬夜叉,又因为不小心打碎了四魂之玉,只能留在战国时代跟狗子一起收集碎片。《不可思议的游戏》...

    2024年05月13日
返回顶部